从数学竞赛的四大方面看中美教育的差异
来源:网络 文章作者:匿名 2009-02-26 11:27:57

10号,该参加AMC10的比赛了,因为我有安排,让老公带着儿子去。于是,在我头脑中的概念,这事儿就和我无关了。从这两天发生的一些事情,思考了一下中美教育的差异。
关于收费
前几天,朋友告诉我,在美国AMC是免费参加的,我对国内收费还是充分地理解了:毕竟人家要联系、要组织、要租借场地、要翻译试题,还有邮递成本等等,况且A8升为A10的收费很低,摊薄了,让我感觉挺好的。
关于收费,我没有异议,无论中美。
关于计分
我认为A10相当于美国高中一年级的水平,儿子能去感受一下足矣,我和他商定的策略:没把握的题目不要回答,咱就得2.5得了!
我想,从三年级开始,我儿长期接受我们的“考试不留白”的观念,这两年,有些不会的题目,考试时都能蒙个大致靠谱的数儿,虽然不对,但每每我还鼓励他:看,差得不远哈!
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计分呢?我想:他们一定是在培养孩子的严谨精神,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,这样的思想比较适合做学问,不太适合做经营,朋友在美国切身体会到美国孩子的天大的自信,很一般的学生,特别能交流,特别能“吹”,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,也能拿到offer,估计人家这也是在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策略吧!
我个人欣赏在数学领域的严谨精神。
关于题目
可是今天中午,儿子的电话里面相当的兴奋,告诉我:120以上可以继续晋级,我觉得有希望。--天!中国五年级学生就能参加高一的,还能那么高的成绩,固然有儿子现在自我评价不及小时候准确的因素,但是至少他觉得容易,说是只有三道题不会,更惊讶的是,网上的资料显示:A10和A12的题目有一半是交叉的,也就是高三的孩子完成的题目,有一半和儿子做的题目一样。
回头看看我们的竞赛,几十分的很多,初衷都是引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,结果却背道而驰。说实话,这次儿子的成绩固然不好,但他依旧喜爱数学,但我相信对相当多的孩子而言,那么难的题目确实会起到打击的作用。
可是,论坛上调侃比赛题目难度的帖子很多,我想:其实很多题目都有其巧妙的地方,并不是多么多么的难,机关看透,一切如行云流水,可是,恰恰是这个机关,最关键,如同推的门使劲儿拉也没用。周末还买了一本《幻方游戏》,我这两天每晚完成几道,挺有趣的,迎春杯里面的那道幻方变形儿子就没有意识到巧妙所在,但是看了详解,挺后悔的,也许他再仔细想想就会了,但是如果不用心总结关键节点,以后接着变形还是有问题的。
我正写博,儿子想起来一道有趣的题目,他说第一眼不知道怎么做,第二眼就迎刃而解了,他出给我之后,我和他爸第一眼就找到瓶颈,算出的结果却面目全非,给定的选择也都看不出所以,儿子如此,如此云云,让我和他爸恍然大悟。看来,美国竞赛也是相当多的巧妙哈。不过,也证明了我俩的愚钝,老公如此,哈哈!
看来竞赛都是这个路数。
关于计算
9号晚上,儿子收拾比赛的东西,我才意识到还不知道这比赛什么样儿呢,赶紧上网查看,30题,填涂答题卡的,可以带非编程计算器,对一道6分,答错不得分,不答2.5分。
赶紧找计算器,家里翻了个遍,找不到,结果还是奶奶给找到的,在我放弃了以后,上网查询的时候又意外得知,AMC8也是可以用计算器的,而上次我们根本就没有带。
我们的竞赛,一般最容易的题目就是第一题的计算,也往往蕴含着数字的巧妙,甚至计算能力也是奥数很重要的一个部分,许多外国孩子,王金战的书里面说,英国初二的孩子计算3/5还用计算器,为什么呢?抄袭书中的话:“不是英国人傻,美国人不聪明,人家也知道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,学习水平一般,但他们宁愿这样做。他们非常清楚,中小学时代应该是享受童年、童真、童趣的时代,应该培养孩子一种健全的人格、阳光的个性、广博的爱好和与人交流的能力。学生一上了大学,年龄一大,就开始拼命学,而且高淘汰率,谁敢不学?”所以,我们重视计算没错,但高难度的竞赛导致孩子对难题无从下手、对计算题也仅仅通过计算,是不能开启孩子对数学的热爱的。
现在国内尤其是小升初的竞赛,家长、学校甚至孩子个人看重的是成绩,奖项和名次,没有看重孩子思考的过程,孩子思考了,不管对错,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,这样他们才敢于思考,不怕思考的结果的错误,才能自我反思,总结提高,以后才能少犯错误。
儿子讲的那道题,我放在这里,有兴趣的思考一下:
一个四边形ABCD,AB=9,BC=5,CD=17,DA=5,已知BD长度为整数,问BD的长度,请选择11,12,13,14,15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数学天天练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