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万名校长出国“学习”的可行性分析
来源:奥数网整理 2010-03-08 09:34:23

正方观点:彭辉
把中小学校长出国与素质教育、创新人才培养、减负、快乐学习等目标连接起来,的确具有很强的“正确性”,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教育自然也需要博采天下之长为我所用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教育部组织上万名校长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的举措,多少都有“师夷长技以自强”的良苦用心。这是需要肯定的。在当前的现实之下,外国人“走进来”,中国人“走出去”,可以“互通有无”,取长补短。
必须承认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在教育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,要缩小这种差距,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。这不单是对打造素质教育有益,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。选派校长出国培训,既可以开阔眼界,也能增进对外国教育的实地了解,简直就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。从这个角度说,莫说是选派上万名,就是十万也是可以的,只要能够“学有所成”,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目标,只要中国的教育因为有了校长们的“学习”而尽快达到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水平,上万或十万、百万,都不应该成其为一个问题。
或许有人会说,派校长出国培训,为什么就不可以低调一点呢?例如,可以先派一百人,待到“学有所成”,直接在国内搞培训,或者,也可以不远万里地从发达国家聘请专家学者来为中国教育的困局“传道授业解惑”。这样的想法,相信教育部相关单位也考虑过,甚至“深思熟虑”过,不然,郝副部长也不至于如此简单地给媒体表态。
至于说这会不会像广州海事法院去非洲大沙漠“考察海洋”的经典案例一样,成为一种变相福利,或者说没有考察学习,只有观光,似乎也是不用担心的。要知道,我国的教育经费目前还没有达到GDP的4%,民族的振兴、社会的进步、国民素质的提高、国家的现代化、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,对于教育的期待是如此之高,迫切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作出“绝地反击”。选派上万名校长的行动,如何监管,如何达到预期效果,相信都有周详的计划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就不能多选派些人呢?即便选派的都是校长,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
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,我们不能刻舟求剑、夜郎自大、刚愎自用、画地为牢、两耳不闻传外事,我们需要“走出去”,至于“走出去”之后,我们完全可以以观后效。
反方观点:张培元(郑州工会干部)
恕我孤陋寡闻,不知道素质教育、快乐学习以及减负,居然需要到国外去学习。更应为人大代表们“被尴尬”一次:从今年开始组织万名中小学校校长出国培训,其规模之巨、花钱之多、在国内外影响之大,足以创造纪录。然而这么大的一件事情,却是郝副部长于“偶然”之间无意透露出来的,这到底是谁的决策,其决策过程和决策依据何在?
师资培训是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,校长培训是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,公众对此理应予以支持。但换个角度来看,大把大把地花钱,组织万名中小学校校长浩浩荡荡地到欧美发达国家“学习培训”,其必要性、可行性,却不能不让人忧虑。因为所有培训费都来自公共财政,按照时下各地官员在美国短训的成本标准(时间三周、培训费用20万元人民币),万名校长估计需要支付40亿元培训费。一项宏大的计划,一笔海量的支出,根本不经公众讨论、人大审核,仅凭教育部几个官员拍拍脑袋就悄悄出炉了,怎不叫人吃惊。
天上掉下个“万名校长出国计划”,其内容却根本禁不起推敲,显得十分弱智。且不说在互联网及远程教育十分发达的现在,足不出户即可共享教育资源。单是学习素质教育、减负还要漂洋过海到“西天取经”,真是一个让人喷饭的笑话。孔子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家,却为全世界所景仰,其教育理念至今仍不落后。夏丏尊、叶圣陶、霍懋征等近当代教育家,其理论也不是到国外“修”来的。相反,近年中国教育领域弊病丛生,应试教育尾大不掉,上学难上学贵现象愈演愈烈,教育腐败重拳难治,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教育者自身。用霍懋征的话说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对于中小学校校长和各级教育官员来说,他们最缺的不是出国学习,而是爱与责任。
阳光政府更需晾晒权力,且慢启动“万名校长出国计划”,趁着两会正在召开,教育部应把这份计划的可行性报告提交全国人大,就计划实施、预期效果、成本核算、资金来源及花钱监督等等内容,列出一张详细清单来,把决定权交给真正的最高权力平台,听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到底有什么意见。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数学天天练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