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版中小学数学新课标:附录2统计与概率
来源:人教网 文章作者:教育部 2012-08-27 19:02:24

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11年版),下面是2011版中小学数学的新课标。
2011版中小学数学新课标:附录2统计与概率
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11年版)第一学段(1~3年级) 统计与概率
例17 分别选择三个不同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类,记录调查结果。
[说明] 比较、排列、分类等活动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,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,也为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依据分类标准得出结论,具体可作如下设计:
(1)教师给出问题后,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分类标准。例如,性别、身高、家到学校的距离、出生年月、左右手写字,等等。
(2)当提出的标准较多时,可以分组进行活动,完成调查。
(3)运用自己的方式(文字、图画、表格等)呈现调查结果。
例18 新年联欢会准备买水果,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,设计购买方案。
[说明] 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,体会数据调查、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。此例可以举一反三。教学中可作如下设计:
(1)全班同学讨论决定购买方案的原则,可以在限定的金额内考虑学生最喜欢吃的一种或几种水果,或者其他的原则。
(2)鼓励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。例如,可以采用一个同学提案、赞同举手的方法;可以采取填写调查表的方法;可以全部提案后,同学轮流在自己同意的盒里放积木的方法;等等。必须事先约定,每位同学最多可以同意几项。
(3)收集并表示数据,参照事先的约定决定购买水果的方案。
要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,购买方案没有对错之分,但要符合最初制定的原则。
例19 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。
[说明] 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,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,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,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,要求可以有所不同。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,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。在第一学段,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一些信息。教学中可以作如下设计:
(1)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。
(2)从汇总后的数据中发现信息。比如,最高(最大值)、最矮(最小值)、相差多少(极差),大部分同学的身高是多少(众数)等。在讨论过程中,括号中的有些名词并不需要出现,但是希望学生体会数据所代表的意义。
(3)在整理中,可以让学生尝试创造灵活的方法。例如,寻找最高,可以直接比较寻找,当学生人数比较多时,也可以分组寻找组内最高,然后在每组的最高中寻找最高;在考虑顺序问题时,可以参见例2。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数学天天练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