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数网
全国站
您现在的位置:奥数 > 趣味乐园 > 国学文化 > 正文

小学古典诗文名篇诗意赏析:《登飞来峰》

来源: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:奥数网整理 2019-11-21 20:32:13

智能内容

小学古典诗文名篇诗意赏析:《登飞来峰①》

  登飞来峰①

  宋 王安石

 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,

  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  不畏浮云遮望眼③,

  自缘身在最高层④。

  [作者简介]

  飞来峰探海松

  王安石(1021~1086) 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字介甫,号半山。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封荆国公,世称王荆公。谥文,又称王文公。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。

  [注释]

  灵隐寺

  ①飞来峰: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灵隐山东南(一说是浙江省绍兴城外的宝林山,山上有应天塔)。

  ②千寻塔:非常高的塔。古代以八尺为一寻。

  ③浮云:飘浮浮的云彩,古人常以它比喻奸邪之臣。望眼:远望的眼睛。

  ④自缘:缘,因为。身:自身,自己。

  [译文,简析]

 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高塔,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,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。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,这自然是因为站在了凌空的最高层。

  这首诗的第一句,诗人用“千寻”这一夸张的词语,借写峰上古塔之高,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。诗的第二句,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,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、胸怀改革大志、对前途充满信心,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。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,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、邪臣蔽贤的忧虑,而诗人却加上“不畏”二字。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,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。

 

  点击查看更多:国学文化

  奥数网提醒:

小学数学试题、知识点、学习方法

尽在“奥数网”微信公众号

娆㈣繋鏉ュ埌濂ユ暟缃�

鎮ㄧ殑IP鍦板潃鏄細 10.1.131.9, 216.73.216.73
濡傛灉鎮ㄦ墍鍦ㄧ殑鍩庡競鏈紑璁惧ゥ鏁扮綉鍒嗙珯锛�璇疯繘鍏ュ叏鍥界珯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