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史故事之文化典故:见利忘义
来源: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:奥数网整理 2019-11-22 10:05:21

中国历史故事之文化典故:见利忘义
【见利忘义的典故】原为“见利思义”。《论语·宪问》中记载,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称得上是个完人,孔子说:“只要他们见到利能想到该不该得,遇到危险肯牺牲自己,长期困窘而不忘平日的诺言,就可以算是完人了。”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中又记载,西汉时期,刘邦死后,大权落在吕后手里,吕氏安排吕产、吕禄掌握国家大权,不得人心。吕后死后,老臣周勃、陈平想办法铲除吕家势力,就请老丞相郦商的儿子郦寄出面约他的好朋友吕禄外出打猎,借机杀掉吕禄,郦寄遂被封为大将军。后人评论郦寄时遂说此为“见利忘义”之行为。
【释义】指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点击查看更多:历史故事
奥数网提醒:
期中试题、单元测试、奥数天天练
尽在“奥数网”微信公众号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数学天天练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