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科版科学六年级(上)全册知识点: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
来源:网络来源 2023-03-17 12:44:04

教科版科学六年级(上)全册知识点: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
奥数网整理了关于教科版科学六年级(上)全册知识点: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,仅供参考。
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
第一课《我们的地球模型》
1.我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(球状),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又在不停地(自转),最大的特点就是(地轴倾斜)。
2.地球表面有(陆地)和(海洋),其中大部分都是(海洋),约占地球表面的70%。
3.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(地壳)、(地幔)、(地核),其中厚度最厚的是(地核)。
第二课《对昼夜现象的初步探究》
1.太阳东升,白昼开始;太阳西落,黑夜降临,是因为地球在(自转)。
2.昼夜交替一次时间为(24小时)。
3.地球围绕(地轴)自西向东进行运动。
第三课《对昼夜现象的进一步探究》
1.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最早提出“(地心说)”理论。
2.波兰天文学家(哥白尼)在其著作《天体运行论》提出了“(日心说)”。
3.1851年,法国物理学家(傅科)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,证实了地球的自转。
第四课《谁先迎来黎明》
1.地球自转的方向是(逆时针)即(从西向东),地球自转一周是(24)小时。
2.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,向窗外望去,看到两边的景物(向后)运动,坐在转椅上顺时针旋转时,看到周围的景物是(逆时针)运动。这就是(相对)运动的结果。
第五课《影长的四季变化》
1.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(长)一(短)一(长)。
2.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(位置)变化有关,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。
3.把自制圭表放到太阳照到的窗边,在每天的(正午)时分观测,记录影子长度的变化。
4.一年当中同一时间进行观测,北半球的人们会观测到夏至那日影子最(短),冬至那日影子最(长),春分和秋分两日影子(适中)。
第六课《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》
1.地球公转的周期是(365天)即(一年),公转轨道的形状是(椭圆形),并且在公转过程中,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。
2.从资料中找到能支持或反驳有关观点的(事实)或(数据),也是科学要就的重要方法。
3.地球公转形成(四季变化)现象,自转形成(昼夜交替)现象。
第七课《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》
1.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(光照):白昼光强,黑夜光弱。
2.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,主要在白天活动,称为(昼行性)动物,比如(燕子)。有的动物适应弱光,主要在夜间活动,称为(夜行性动物),比如(蝙蝠)。
3.四季的变化会对动物产生影响。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(北极狐),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。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数学天天练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
点击查看更多